联合国糖尿病日丨糖尿病与幸福感
糖尿病与幸福感
-2025年11月14日-
第19个联合国糖尿病日
2025 年 11 月 14 日是第 19 个联合国糖尿病日,
2024-2025 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
“糖尿病与幸福感”(Diabetes and Well-being),
重点关注职场糖尿病。
今年的口号是——
了解更多,行动更多,关注职场糖尿病。
旨在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福感置于护理的核心,
而不仅仅关注血糖,
从而进一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糖尿病是一种慢性、全身性、代谢性、进展性疾病,以血糖升高为特征。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,导致残废或过早死亡。因此,糖尿病的危害不仅在于疾病本身,更在于其引发的并发症,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、视网膜病变、肾病、糖尿病足等。

获得幸福生活的建议
调整心态: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,减轻心理负担,积极面对疾病。
饮食管理: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,注重营养均衡,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脂肪。
适量运动: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如散步、慢跑、游泳等,保持血糖稳定。
定期监测血糖: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确保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。
通过这些措施,糖尿病患者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,实现“糖尿病与幸福感”的目标。

01
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,可以诊断为糖尿病

有糖尿病“三多一少”等(多饮、多食、多尿、体重下降、皮肤瘙痒、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)症状者,同时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≥11.1mmol/L(200mg/dl);空腹血糖水平≥7.0mmol/L(126mg/dl);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 小时血糖水平≥11.1mmol/L(200mg/dl)。无糖尿病症状者,须改日重复检查以确诊。
02
糖尿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

急性并发症
因急性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、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等急性并发症,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。
慢性并发症
因长期慢性高血糖导致的慢性并发症,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。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(ASCVD)和心力衰竭,其中 ASCVD 包括冠心病、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。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、糖尿病肾脏病、糖尿病神经病变。上述血管病变可以导致心肌梗死、卒中、失明、肾衰竭、截肢等严重后果,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。
03
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?
高风险人群

具备以下因素之一者为糖尿病高风险人群:
① 年龄≥40 岁;② 超重与肥胖[体重指数(BMI)≥24kg/m2 和(或)中心型肥胖(男性腰围≥90cm,女性腰围≥85cm)];③ 有糖尿病家族史;④ 缺乏体力活动;⑤ 高血压;⑥ 血脂异常;⑦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(ASCVD);⑧ 有巨大儿(出生体重≥4Kg)分娩史或妊娠糖尿病史。
糖尿病前期人群

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为糖尿病前期人群:
①6.1mmol/L≤空腹血糖(FBG)<7.0mmol/L;
②7.8mmol/L≤糖负荷 2 小时血糖(2hPG)<11.1mmol/L。
04
如何预防糖尿病?

① 一般人群:合理膳食、控制体重、适量运动、限盐、戒烟限酒、平衡心理状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。
② 糖尿病高风险人群:可根据自身情况,控制超重肥胖及热量摄入,加强体力活动,同时做好早期筛查。
③ 40 岁及以上人群:每年检测 1 次空腹血糖,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检测 1 次空腹血糖或餐后 2 小时血糖,当空腹血糖≥6.1mmol/L 或餐后 2 小时血糖≥7.8mmol/L 时,应到医疗机构进行糖代谢评估。
05
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管理?

健康生活
平衡膳食,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(如白米饭、面食、饼干等)和含糖饮料的摄入,适当运动、戒烟限酒、规律作息。
配合诊治
定期到医疗机构就诊,遵医嘱用药,预防糖尿病并发症,如服药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需调整用药,需及时和医生沟通。
主动管理
与医生团队共同定制健康管理计划,规律监测血糖、血压、血脂和体重;每年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,包括足病、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等。
平和心态
保持乐观的情绪与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血糖稳定。如出现病情变化,在配合治疗的同时,积极调整心态。
寻求支持
当血糖控制遇到困难时,可与家人、朋友或病友述说,寻求理解和支持。
来源: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员朱医
一审丨李平
二审丨乔红英
三审丨徐江海
编辑丨孙晓峰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