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丨早产的预防与管理
本期·科普专家
2024.12.24 / 张志敏
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
妇产三科
主治医师
---------------
安阳市卫生健康委
健康科普专家
河南广播电视台
健康科普专家
早产的预防与管理
一审丨张志敏 二审丨王爱香 三审丨石福宏
早产是全球围产期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,我国早产发生率为5%~10%,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。提高对早产的认识,重视早产的预防与管理,可降低早产发生率、改善母婴结局。
早产定义为妊娠达到28周但不足37周间分娩者。近年来,尽管围产医学不断发展,但早产发生率仍居高不下。
早产儿由于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,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、颅内出血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诸多并发症,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与远期预后。因此,深入研究早产的预防与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HEALTH SCIENCE
早产的预防与管理
HEALTH SCIENCE
一、早产的危险因素
1.母体因素
•既往早产史:有过早产经历的女性再次早产风险显著增加,尤其是前次早产孕周越早,本次早产可能性越大。临床研究发现,既往有早产史者,其早产复发率可达 15% - 30%。
•孕期感染:如细菌性阴道炎、衣原体感染、牙周炎等生殖道与全身感染,可引发炎症反应,刺激子宫收缩,诱发早产。其中,细菌性阴道炎孕妇早产风险较正常孕妇可高出 2 - 3 倍。
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:血压升高可损害胎盘血管,导致胎盘灌注不足,引起胎儿宫内窘迫,促使机体应激反应,引发早产。此类孕妇早产发生率约为 10% - 20%。
•多胎妊娠:双胎或多胎妊娠时,子宫过度膨胀,宫腔压力升高,易过早激活宫缩信号通路,早产发生率高达 50% - 60%。
2.胎儿因素
•胎儿畸形:某些严重先天性畸形,如先天性心脏病、神经管缺陷等,可使胎儿宫内环境不稳定,增加早产风险。据统计,胎儿畸形孕妇早产率约为 20% - 30%。
•胎儿窘迫:因脐带绕颈、胎盘功能减退等原因导致胎儿缺氧,机体为了生存会分泌激素刺激子宫收缩,试图娩出胎儿以改善缺氧状态,进而引发早产。
3.社会心理因素
•心理压力过大:孕期长期处于高强度精神压力下,如工作压力、家庭矛盾等,可引起母体神经内分泌紊乱,使体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(CRH)水平升高,诱发宫缩。相关研究表明,心理压力大的孕妇早产风险增加 30% - 40%。
•生活方式不良:孕妇吸烟、酗酒、吸毒等不良行为,会影响胎盘血液循环、胎儿营养供应,同时尼古丁、酒精等有害物质可直接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,导致早产。吸烟孕妇早产风险较非吸烟孕妇高 2 - 3 倍。
二、早产的预防策略
1.一级预防:针对高危人群的孕前及孕期早期干预
•孕前咨询与保健:对有早产高危因素的女性,如既往早产史、子宫畸形等,孕前应进行全面评估。医生提供个性化备孕建议,指导改善基础疾病,如控制血压、血糖;对于有宫颈机能不全风险者,可考虑孕前宫颈环扎术。
•孕期营养支持:合理膳食对维持孕期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。鼓励孕妇摄入富含蛋白质、叶酸、钙、铁等营养素的食物,如瘦肉、绿叶蔬菜、奶制品等,以促进胎儿生长发育,降低因营养缺乏导致的早产风险。
•生活方式调整:倡导孕妇戒烟戒酒,避免被动吸烟;规律作息,保证每天 7 - 8 小时睡眠;适度运动,如散步、孕妇瑜伽等,增强体质,维持孕期体重合理增长,减少肥胖相关早产风险。
2.二级预防:孕期筛查与治疗潜在疾病
•定期产检:按照孕期产检流程,按时进行超声检查、唐筛、糖耐量试验等项目,及时发现胎儿畸形、妊娠期糖尿病、高血压等异常情况。孕24周前开始常规监测宫颈长度,对于宫颈缩短(宫颈长度 < 25mm)者,提示早产风险增大,可给予干预。
•感染防治:孕早期进行生殖道感染筛查,一经确诊,立即针对性治疗。如细菌性阴道炎采用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治疗;孕期注意口腔卫生,预防牙周炎等。
•宫颈环扎术:对于宫颈机能不全孕妇,一般在孕 12 - 14 周行宫颈环扎术,以加强宫颈支撑力,降低因宫颈过早扩张导致的早产风险。术后定期随访,监测宫颈情况及有无宫缩。
三、早产的管理措施
1.早产预测
•宫缩监测:孕妇自我感觉宫缩情况,当出现规律宫缩(每 20 分钟≥ 4 次宫缩),尤其是伴有下腹坠胀、腰酸等不适时,需及时就医。医院可采用电子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宫缩频率、强度及持续时间,辅助判断早产可能性。
•生物标志物检测:目前常用的有胎儿纤维连接蛋白(fFN)检测,孕 22 - 35 周,若 fFN 阳性,提示早产风险增加,但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;此外,还有宫颈长度联合宫颈阴道分泌物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- 1(IGFBP - 1)检测等方法,提高早产预测准确性。
2.早产治疗
•抑制宫缩:一旦诊断早产,首要任务是抑制宫缩,常用药物有硫酸镁、利托君、阿托西班等。硫酸镁除抑制宫缩外,还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,可降低早产儿脑瘫风险;利托君为β2 受体激动剂,通过激动子宫平滑肌β2 受体松弛子宫,但可能引起母体心率加快、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;阿托西班是宫缩素受体拮抗剂,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,但其价格昂贵。
•促胎肺成熟:若早产不可避免,在分娩前给予糖皮质激素,如地塞米松、倍他米松等,促进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,减少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。一般在孕 24 - 34 周,若预计 7 天内早产可能性大,即应使用。
•抗生素应用:对于胎膜早破早产者,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,延长孕周,常用药物有青霉素、头孢菌素等广谱抗生素,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用药。
3.早产儿管理
•新生儿复苏准备:早产儿出生时需提前做好复苏团队组建、设备及药品准备,包括暖箱、呼吸机、肾上腺素等,确保出生后第一时间给予有效救治。
•保暖: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,出生后立即置于预热的暖箱中,维持体温稳定,避免低体温引发硬肿症等并发症。
•营养支持:早期采用肠外营养,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,根据早产儿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配方奶,保证营养供给,促进生长发育。
四、结论
早产的预防与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从孕前、孕期全方位入手,针对不同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。
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早产知识的学习与宣教,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,早期识别早产迹象,及时规范治疗。
通过多学科协作,不断优化早产管理方案,有望进一步降低早产发生率,改善早产儿预后,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。
HEALTH SCIENCE
参考文献
[1] 《妇产科学》第10版第100页第8章第7节
[2] 《儿科学》第9版
张志敏
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
医护伴您左右 秒懂健康无忧
健康科普|往期回顾
本期科普内容
一审丨张志敏 二审丨王爱香 三审丨石福宏
校对丨孙晓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