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丨踝关节扭伤的诊断及运动康复治疗

本期·科普专家
2023.08.07 / 张召

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
康复医学科
主治医师
----------------
安阳市卫生健康委
健康科普专家
河南广播电视台
健康科普专家
踝关节扭伤的诊断
及运动康复治疗
本期科普内容审核丨孙晓峰 张召
概述
踝关节扭伤指行走或者运动过程中,踝关节因一次活动超过其正常活动度(过度内翻或者外翻),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韧带、肌腱、关节囊等发生损伤。
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损伤之一,每天一万人中就有一例踝关节内翻伤。医院急诊患者中踝关节扭伤占7~10%。运动损伤中踝关节扭伤也是最常见的损伤,其发病率为16%。
踝关节扭伤的患者年龄多小于35岁,通常为15~19岁,年轻运动员中发生率为10%~30%。踝关节扭伤后59%遗留疼痛、肿胀、僵硬感及行走不稳等症状,这些症状的存在导致患者的活动受限,大多数患者伤后较前运动水平下降,甚至影响日常基本生活。接近40%的患者伤后踝关节处于不稳状态,易反复出现扭伤和疼痛,严重者可出现足内翻畸形或足外翻畸形。
踝关节扭伤所致不稳可分为外侧踝关节不稳和内侧踝关节不稳,其中外侧不稳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生率为55%,以距骨软骨损伤为主,多位于距骨内侧关节面,内侧不稳合并软骨损伤的发生率为98%。软骨损伤是踝关节扭伤后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因此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踝关节扭伤至关重要。
0
1
HEALTH SCIENCE
踝关节扭伤的诊断
及运动康复治疗
HEALTH SCIENCE
解剖
踝关节周围主要有内侧副韧带(包括舟胫韧带、跟胫韧带、距胫前韧带)和外侧的外侧副韧带(包括距腓前韧带、跟腓韧带、距腓后韧带),踝关节损伤一般包括这些韧带损伤。其中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,由前到后呈扇形稳定踝关节内侧,是踝关节最强大的韧带。
三角韧带分为浅层和深层,深层作用更为重要。浅层包括舟胫韧带和跟胫韧带,深层连接内踝尖的下表面和距骨体内侧面,包括距胫前韧带和距胫后韧带,主要作用是防止踝关节和距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翻,限制距骨外翻、旋前及前移。
外侧副韧带由三束组成,由前向后分别是距腓前韧带、跟腓韧带及距腓后韧带。主要作用为限制距骨前移和内翻。其中距腓前韧带起自外髁前缘,向前下斜行止于距骨颈外侧面,厚2~2.5mm。中立位时距腓前韧带与足的长轴平行,与小腿的长轴垂直,主要作用为限制距骨前移。
跟腓韧带起自外踝尖,向后下斜行止于跟骨外侧面,位于腓骨长短肌腱的深方,主要作用为限制跟骨的内翻。距腓后韧带起自外踝后部的外踝窝,水平向后止于距骨后外侧突,是三束中最强壮的一束,主要作用是限制距骨后移。
HEALTH SCIENCE
0
2
HEALTH SCIENCE
踝关节扭伤的诊断
及运动康复治疗
HEALTH SCIENCE
病因和病理
任何一个超过正常运动范围的运动都有可能造成相应的软组织拉伤。在不平整的地面跑步、穿着不适当的鞋具会增加扭伤的风险。有扭伤史的人还会有踝关节本体感觉丧失,这就很容易造成习惯性扭伤。
病理改变:为韧带撕裂伤,或其它肌肉组织撕裂,甚至嵌顿,发生局部出血、渗出与血肿形成,韧带附着处的撕脱骨折亦时有发生。根据踝部扭伤时足所处位置的不同,可以分为内翻损伤、外翻损伤及高位踝损伤,其中尤以跖屈内翻位损伤最多见。跖屈内翻位扭伤时,多造成踝部外侧的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损伤,距腓后韧带损伤则少见。外翻位扭伤多损伤踝部内侧的三角韧带,但三角韧带较坚韧,一般不易造成损伤而常常发生内踝的撕脱骨折。
HEALTH SCIENCE
0
3
HEALTH SCIENCE
踝关节扭伤的诊断
及运动康复治疗
HEALTH SCIENCE
症状和体征
急性踝关节扭伤后会有局部疼痛、肿胀、压痛、皮下瘀斑、皮温增高、踝关节活动疼痛。关节活动时有骨擦音、肌力弱、僵硬、不能负重及行走。严重的断裂会引起踝关节不稳。
HEALTH SCIENCE
0
4
HEALTH SCIENCE
踝关节扭伤的诊断
及运动康复治疗
HEALTH SCIENCE
诊断及鉴别诊断
根据受伤史、踝部肿痛、压痛,关节活动受限,跛行等,即可明确诊断。但应作X线检查,以排除骨折。
本病应与外踝骨折、距骨骨软骨损伤、跟骨前突骨折、跟腓肌腱断裂或脱位相鉴别。外侧副韧带损伤常合并足踝部其他组织损伤,包括跗骨窦韧带损伤、距骨骨软骨切线骨折、距后三角骨损伤、三角韧带损伤、副舟骨损伤等。
HEALTH SCIENCE
0
5
HEALTH SCIENCE
踝关节扭伤的诊断
及运动康复治疗
HEALTH SCIENCE
治疗与康复
1.常规治疗
急性踝关节损伤保守治疗多采取RICE方式处理,即休息(Rest)、冰敷(Ice)、加压包扎(Compression)、抬高患肢(Elevation)。适用于踝关节无不稳定或轻度不稳的患者,适当给予消炎止痛药物,疼痛减轻后可尝试踝关节主动活动,逐渐负重行走,并进行肌力训练,伤后3个月内进行体育运动时应使用护踝或绷带保护踝关节。对于踝关节明显不稳定患者,通常采取手术治疗,研究发现距腓前韧带和跟腱韧带均发生断裂时,保守治疗约58%的患者疗效满意,而手术满意率可达89%。手术应将撕裂的韧带断端缝合在一起,当韧带从止点撕脱,难以直接缝合时,应进行韧带止点重建术。下面就踝关节扭伤患者保守治疗后需进行康复训练给予简要阐述。
2.踝关节活动度训练
在跖屈、背屈、内翻、外翻、足趾屈、足趾伸6个方向上进行踝关节活动度的训练。
3.踝关节肌力训练
①足背屈肌训练:进行自重训练,保持站立位,双下肢或单侧下肢脚踝用力背屈离开地面至最大范围,短暂停顿后返回起始位置。练习 10~12 次为一组,共练习 3 组,进阶时增加负重进行训练,如手握哑铃等。
②脚踝内外翻肌训练:选择合适的弹力带阻力训练,坐在瑜伽垫或地板上,如训练外翻肌力,则可将弹力带置于脚踝外侧面,先将脚置于内翻位置后用力外翻至最大范围后回到起始位置。练习10~12次为一组,共练习 3组,进阶时可使用更大弹力的弹力带以增大阻力。
4.本体感觉训练
本体感觉是指肌、腱、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(运动或静止)时产生的感觉,可感受压力、肌肉和关节形状的变化、身体的位置感知以及运动状态。通过进行各种本体感觉训练可以增强人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,并提升敏捷度,对于损伤后的康复以及提升运动表现都具有积极作用。
①单足站立: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动作,单足站立常用来评估和训练人的平衡能力。此外,该动作同样用于本体感觉的训练。
②台阶训练:此运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功能性运动,可有效改善人体的协调性和本体感觉。常用于下肢各肌群的训练并在维持身体稳定的过程中刺激核心肌群。
HEALTH SCIENCE
张召
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

— E N D —
医护伴您左右 秒懂健康无忧

健康科普|往期回顾




专注卫生健康 传播科普知识
立足本土 辐射中原 面向全国
总监制丨张金文
总策划丨陈美红 贺海防
策划丨朱晓涛 崔月雷 翟倩倩
本期监制丨杨璐
本期审核丨孙晓峰 张召
责编丨和静 执行丨史雨莎
主编丨杨萌萌 编辑丨申珂莹 刘雯娜
工作邮箱:13700850054@163.com